寄冯仁伯

七十老为吴郡客,故人不必问馀生。
清尊日饮尚一斗,黑发晨梳犹几茎。
藏骨谩思淮上去,移家犹望越中行。
他年或有相逢地,可得同君睹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冯仁伯》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关于《寄冯仁伯》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安石,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寄冯仁伯》作为其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2. 诗歌原文与翻译:《寄冯仁伯》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冯仁伯的思念之情。诗中“清尊日饮尚一斗,黑发晨梳犹几茎”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画面,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3. 艺术特色与影响: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增强了作品的美感和感染力。
  4. 文化价值与传承:《寄冯仁伯》等唐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价值,还在历史和文化上承载了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材料,对理解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5. 现代影响与应用:在现代社会,《寄冯仁伯》等古典诗词仍然被广泛引用和传播,不仅用于文学教育和研究,也广泛应用于文化活动和国际交流中。这种传统的延续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寄冯仁伯》作为韦应物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在文化传承、教育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