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太守

君侯夙夜爱民心,槜李重开颂好音。
兵后州人无菜色,乱馀厅事有棠阴。
熊轓按部兵车息,燕寝凝香画戟深。
走也门墙老宾客,尚哦云月在山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谢太守韩子华舍人》是宋诗人邵雍的作品。这首诗作展现了邵雍对洛阳这片古城的深厚情感和对其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邵雍是宋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文学成就:邵雍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在易学、道教等领域有独到的见解,被视为宋代儒学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
  1. 诗歌原文
  • 洛阳自为都,二千有余年。
  • 举步图籍中,开目今古间。
  • 西北岌宫殿,东南倾山川。
  • 照人伊洛清,迎门嵩少寒。
  1. 诗歌内容解读
  • 洛阳的历史地位:邵雍通过对洛阳地理位置的描述(“西北岌宫殿,东南倾山川”),表达了他对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遗产的尊重。
  • 古今对比:“开目今古间”显示了邵雍对过去与现在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他对于时间流转和历史更迭的深刻理解。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的“照人伊洛清,迎门嵩少寒”描绘了洛阳周边的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平静。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可能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士大夫有机会深入探索和表达对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热爱。
  • 个人经历:作为一名学者和官员,邵雍在任职期间可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经历促使他将个人的感受和认识融入诗文之中。
  1. 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邵雍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洛阳这一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刻感悟。
  • 审美追求: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反映了邵雍的审美追求,他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而又深远含蓄的表现手法。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邵雍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洛阳”、“宫殿”、“山川”,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邵雍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了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影响评价
  • 历史评价:《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作为邵雍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宋诗中的佳作。
  • 学术价值:研究邵雍的这首诗不仅可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还可以探究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风貌,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和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邵雍对洛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还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这首诗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宋代文化及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