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虎邱寺

海涌峰头行径微,芒屦欲趁孤云飞。
风高木客作人语,月出天王骑虎归。
杰阁重楼递隐见,寒泉古木相因依。
荒邱王气岂消歇,干将莫耶千载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虎丘寺》是明代诗人谢应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文学形式上看,《重游虎丘寺》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联,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这种古典诗歌形式对于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载体,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不谒闾丘谒虎丘”一句,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地点,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虎丘寺的特殊情感。再如,“飘萧白发三千丈,来往青山八十秋”这两句更是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岁月沉淀下的感悟融入其中,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从内容上看,《重游虎丘寺》通过对虎丘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诗中的“宝地近曾为战垒,剑池今复属禅流”反映了虎丘寺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而“老松知我题诗意,也学生公石点头”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古人智慧与精神传承的赞美。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重游虎丘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以“宝地”、“剑池”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将这些元素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特别是结尾处的“老松知我题诗意,也学生公石点头”,不仅形象生动,还富有哲理,让人深思。

《重游虎丘寺》作为一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展示了古代汉语诗歌的魅力,更在内容和艺术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