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瞿睿夫题张伯雨外史评黄子久画仙山楼观图

陵谷东南几变迁,琼台仍在白云边。
阎浮世上今何日,句曲山前第八天。
说法久要狂外史,挥毫曾识大痴仙。
人间俯仰三千岁,抚卷题诗一惘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瞿睿夫题张伯雨外史评黄子久画仙山楼观图,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出自杜丽娘之口,她对梦境中的仙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这段文字的介绍:

马瞿睿夫题张伯雨外史评黄子久画仙山楼观图。马瞿睿夫(1503年-1567年),字子美,号南江先生,明代文学家、画家。他与张伯雨(张岱,字宗子)、杨铁心(杨慎之孙)等同为明末四大名士之一。他们共同创作了《四友图》,描绘了四位文人雅士的风采。其中一幅名为《仙山楼观图》(或称《仙山楼阁图》),展现了一座巍峨壮观的仙山,山上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梦游仙境,见到了这座仙山楼观图的美景。她惊叹于其中的山水之美,感叹造化之神奇。然而,她也意识到这只是梦中的景象,并非真实的存在。因此,她对梦境中的仙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段文字通过杜丽娘之口,表达了她对梦境中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她希望自己能够像仙境中的仙子一样,拥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才能。同时,她也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马瞿睿夫题张伯雨外史评黄子久画仙山楼观图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一段文字,描述了杜丽娘对梦境中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也展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