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复初赴白沙蔡宅馆

翠竹白沙江上春,主人应喜得西宾。
邻翁送子去就学,野老引孙来拜人。
夜几看书红蜡短,晓盘供馔白鱼新。
边尘不到沧州上,我欲相从一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复初赴白沙蔡宅馆》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成廷圭,字元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元代芜城人,好读书,工诗。他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故有“居竹轩”之称。成廷圭在晚遭乱时避地吴中,终年七十余岁,著有《居竹轩集》。

  2. 诗歌原文:翠竹白沙江上春,主人应喜得西宾。邻翁送子去就学,野老引孙来拜人。夜几看书红蜡短,晓盘供馔白鱼新。边尘不到沧州上,我欲相从一问津。

  3. 诗意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郑复初赴任的祝福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望。首联描述了江边的春天景色以及主人的欣喜,暗示郑复初的到来将会为主人带来喜悦。颔联描绘了邻居们热情送子入学的场景,反映了当地教育的良好氛围。颈联则通过描写夜晚阅读和早晨供餐的细节,展现了地方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以“我欲相从一问津”表达了诗人想要跟随郑复初到远方的意愿。整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地方风情,也蕴含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对友情的珍视。

  4. 艺术特色:作为一首律诗,《送郑复初赴白沙蔡宅馆》在音韵和谐、格律严谨的同时,也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翠竹”、“白沙江”、“主人”、“邻翁”、“野老”等,这些都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静谧的江边,感受到江南春日的生机与和谐。这种通过具体物象传达抽象情感的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更为丰富和深刻。

《送郑复初赴白沙蔡宅馆》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元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