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寺里旧祠堂,自汲清泉酬野王。
白马有神嘶古道,青衣无梦到禅床。
尘销坏壁书千卷,土蚀残碑字几行。
欲借《玉篇》遗稿看,山僧无语立斜阳。
吊顾野王故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顾野王故居》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元朝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顾野王的敬仰之情,通过对顾野王故居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吊顾野王故居》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迹。诗中“宝云寺里旧祠堂”,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场所;“白马有神嘶古道”,则让人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感受到了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这些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使得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独树一帜。它采用了五言七言相间的形式,既有严谨的对仗,又有自由的流动,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效果。这种艺术上的创新,不仅增强了诗的美感,也使得诗歌更加易于吟诵和传唱。特别是整首诗的结尾部分“欲借《玉篇》遗稿看,山僧无语立斜阳”,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令人回味无穷。
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吊顾野王故居》不仅是对顾野王故居的赞美,更是对古代文人的一种缅怀。顾野王作为南朝梁陈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其一生博通经史,擅长丹青,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诗中的“尘销坏壁书千卷,土蚀残碑字几行”等句子,更是对历史沧桑的一种隐喻,引人深思。
《吊顾野王故居》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人顾野王的赞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尊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