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绫锦墩隐者钱庆馀

手拄乌藤五尺长,山行时著古衣裳。
缺文自补云间志,卖药多收海上方。
茆屋秋风催酿秫,锦墩春雨看移桑。
野人笑指长安路,马足车尘有底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绫锦墩隐者钱庆馀》是元朝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喜爱。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成廷圭(公元1352年—1430年),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自号无梦翁,晚年居竹轩,因以“竹”为号。他是一位元朝时期的文人,擅长诗歌创作。
  1. 作品原文
    手拄乌藤五尺长,山行时著古衣裳。
    缺文自补云间志,卖药多收海上方。
    茆屋秋风催酿秫,锦墩春雨看移桑。
    野人笑指长安路,马足车尘有底忙。

  2. 诗意解析

  • “手拄乌藤五尺长,山行时著古衣裳。”描绘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崎岖的山路上,手持着长长的乌藤杖,身着朴素的古代衣裳,体现了隐逸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 “缺文自补云间志,卖药多收海上方。”反映出作者不仅关注物质的丰富,更强调精神生活的充实。通过补写云间志,以及收集海上方的药材,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和尊重。
  • “茆屋秋风催酿秫,锦墩春雨看移桑。”展现了一种顺应自然、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秋天的茅屋中,秋风催促着酿酒;春天的锦墩旁,雨中观赏着桑树的变化。这些细节生动地传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野人笑指长安路,马足车尘有底忙。”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批判。作者用“野人”和“马足车尘”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城市中人们忙碌、浮躁的生活状态。而相比之下,隐逸者的生活则是简单且宁静的。

《赠绫锦墩隐者钱庆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隐逸生活画卷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