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将军致仕归襄阳

当年铁马渡襄江,敌国闻风夜纳降。
今日却归江上去,岘山青满读书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将军致仕归襄阳》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成廷圭:元代诗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他好读书,工诗。在面对乱局时,他奉母居市廛,在庭院中植竹,并称其为“居竹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动荡,直到晚年仍保持对诗歌的热爱。
  1. 诗作原文
  • 当年铁马渡襄江,敌国闻风夜纳降。
  • 今日却归江上去,岘山青满读书窗。
  1. 诗意解析
  • 当年铁马渡襄江:这句描绘了当年将军铁马渡过襄江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激烈。这里的“铁马”象征着强大的军队,而“渡襄江”则暗示了军事行动的壮观。
  • 敌国闻风夜纳降:表达了敌军被我军的声势所震慑,连夜投降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战争中的策略和智谋,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胜利的感慨。
  • 今日却归江上去:这里转折到将军如今返回故土,回到了长江之滨。这个转变不仅是空间上的转移,也是时间上的跨越,将军从战场回归到和平的生活。
  • 岘山青满读书窗:最后一句描写的是将军回到家乡后的景象,岘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青翠与家中的宁静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这既是对将军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其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1. 文化背景
  • 元代历史: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蒙古族建立的统治集团逐渐稳固了政权,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诗歌往往融合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呈现出多元并存的特点。
  • 文学风格:元代诗歌注重抒情与叙事的结合,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这也是成廷圭等诗人所擅长的风格。他们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真实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刘将军致仕归襄阳》不仅是成廷圭个人情感和审美的体现,也是元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