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徐州

彭城八月风尘起,数郡义兵多战死。
良家子女复何辜,尽作黄河水中鬼。
髑髅填海几时归,千古沉冤无处洗。
王师一日天上来,虏船夜斫浮桥开。
守桥将军不敢敌,狂澜倒泻声如雷。
三山回望平如掌,野旷犹闻金鼓响。
军中少年当封侯,争入辕门请功赏。
江边老翁死即休,血泪沾襟空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悲徐州》是元代成廷圭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哀怨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描绘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悲徐州》:

  1. 作者简介
  • 成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元朝芜城的诗人。他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诗人,还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学者。其生平事迹在《居竹轩集》中有详细记载,反映了他一生的学术追求和文学创作过程。
  1. 诗歌原文
    彭城八月风尘起,数郡义兵多战死。
    良家子女复何辜,尽作黄河水中鬼。
    髑髅填海几时归,千古沉冤无处洗。
    王师一日天上来,虏船夜斫浮桥开。
    守桥将军不敢敌,狂澜倒泻声如雷。
    三山回望平如掌,野旷犹闻金鼓响。
    军中少年当封侯,争入辕门请功赏。
    江边老翁死即休,血泪沾襟空白头。

  2. 诗歌鉴赏

  • 诗中通过对战争残酷性的描述,揭示了战争中无辜生命的损失与悲剧命运。例如,“彭城八月风尘起,数郡义兵多战死”,通过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和无情。
  • 诗中还表达了对历史冤屈的深刻感慨。“髑髅填海几时归,千古沉冤无处洗”两句,通过夸张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强调了历史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此外,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富画面感。“三山回望平如掌,野旷犹闻金鼓响”等句,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悲徐州》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