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彦伯

白首相闻非一日,青春倾盖动兼旬。
艰难总为泛舟役,羁旅乃得连床亲。
凤凰叫月箫台夜,蛟蜃翻云玉溜春。
此别何时重会面,不堪回首隔风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夏彦伯”这首诗作由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朱希晦创作,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作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朱希晦,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一同吟咏雁山中,号称雁山三老。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其中《云松巢集》是他的重要作品集,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2. 诗歌原文:首联“白首相闻非一日,青春倾盖动兼旬。”表达了两位老友长时间未见,相见时的喜悦和激动。颔联“艰难总为泛舟役,羁旅乃得连床亲。”则描绘了因公差而远离家乡的辛酸,但也因此得以与朋友共度时光。颈联“凤凰叫月箫台夜,蛟蜃翻云玉溜春。”则以美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尾联“此别何时重会面,不堪回首隔风尘。”则是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以及对当前离别的无奈。
  3. 文学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与真挚。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
  4. 艺术特色:朱希晦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凤凰叫月和蛟蜃翻云等意象,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工整,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度和广度。
  5.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感人肺腑,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朱希晦的《与夏彦伯》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作品。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和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