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鸡溷野鹤,意气独昂昂。
谁料红尘里,能逢白玉郎。
双凫俱北翥,一雁独南翔。
久别何须叹,相思岂易量。
声名过沈鲍,制作拟班扬。
笑我人材拙,何如袜线长。
流年悲白发,却老慕仙方。
仅得清而瘦,终期寿且昌。
篱边栽细菊,径底植修篁。
抱瓮田畦外,操觚涧水傍。
蹉跎千里志,愁绝九回肠。
公子多文翰,天葩压众芳。
朝廷崇礼乐,歌颂美成康。
堂上莱衣舞,阶前萱草香。
瑶琴弹绿绮,雅调合清商。
指日罗英俊,承恩步玉堂。
答李子光
介绍
《答李子光》是一首元代诗人朱希晦创作的五言排律。下面将详细探讨其背景、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介绍:朱希晦,元代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期间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他在明初曾被荐于朝,但命未至而卒。朱希晦有《云松巢集》留世。
作品原文:群鸡溷野鹤,意气独昂昂。谁料红尘里,能逢白玉郎。双凫俱北翥,一雁独南翔。久别何须叹,相思岂易量。声名过沈鲍,制作拟班扬。笑我人材拙,何如袜线长。流年悲白发,却老慕仙方。仅得清而瘦,终期寿且昌。篱边栽细菊,径底植修篁。抱瓮田畦外,操觚涧水傍。蹉跎千里志,愁绝九回肠。公子多文翰,天葩压众芳。朝廷崇礼乐,歌颂美成康。堂上莱衣舞,阶前萱草香。瑶琴弹绿绮,雅调合清商。指日罗英俊,承恩步玉堂。
写作背景:朱希晦在顺帝至正末时期隐居瑶山,并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曾被荐至朝廷,但因未能实现抱负而去世。他的诗作《答李子光》是在其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文学价值:《答李子光》作为朱希晦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诗篇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双凫俱北翥,一雁独南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此外,诗中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社会影响:朱希晦的《答李子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借鉴。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答李子光》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献。它不仅是朱希晦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元代文化的缩影和见证。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答李子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