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一源上人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
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
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
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谢公去已远,遗迹谁能寻。
讵那宴坐处,千古开禅林。
莲宫耸突兀,布地皆黄金。
何时一洗耳,试听颖师琴。
平生屐几两,亦有山水淫。
悬知群鸟中,有此孤凤音。
行当谢世事,与子同浮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谢一源上人》是元代朱希晦的作品

朱希晦,顺帝至正末年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号称雁山三老。他的作品《和谢一源上人》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和谢一源上人》全文如下:

道人来蜃江,移席秋夜深。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

朱希晦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描绘自然风光。首句“道人来蜃江”便以蜃气变幻的形象引出了主人公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接下来“移席秋夜深”则通过描述诗人与客人共度深夜的情景,展现了两人间的亲密无间和诗意盎然的生活情趣。

诗中的“天高明月出,清辉浴波心。”两句通过月光和水波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月亮高挂在天空,其光辉洒在湖面上,给人一种清凉和安宁的感觉。“道人来雁荡,悬锡青松岑”则描绘了一位道人来到雁荡山,在苍翠的松枝间悬挂锡杖的景象。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诗的最后两句“瀑布落晴雪,烟霏生夕阴”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自然场景中。晴朗的天空中,瀑布如同白色的雪花般落下;而四周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的黄昏之中。这种景象既美丽又充满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

朱希晦的《和谢一源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自然之美和文化韵味的精美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朱希晦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