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本之侯先生

忆昔抱长剑,去作东南游。
缑山高刺天,翠绕藏书楼。
修竹净三径,往来惟羊裘。
苍龙未变化,紫凤曾栖不。
上揽明月辉,下盼沧江流。
酒酣发长啸,万籁生清秋。
别来难再晤,奈此人事稠。
每怀招隐处,桂老山更幽。
隐士不可招,援桂聊淹留。
赋诗且自乐,斗禄乌足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本之侯先生》是元朝朱希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在古典诗词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忆昔抱长剑,去作东南游。缑山高刺天,翠绕藏书楼。修竹净三径,往来惟羊裘。

  2. 作品赏析

  • 意境与风格:《次本之侯先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缑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翠绕藏书楼”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诗风清新脱俗,充满诗意。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却能生动地勾勒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缑山高刺天”,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1. 创作背景:朱希晦作为元朝的文人,其生活背景和创作环境为其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宿和精神上的寄托。《次本之侯先生》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诞生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反映。

《次本之侯先生》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