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子诗二首》是元代僧人行端的一首诗作。在这首诗中,行端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了人生的无常和世界的循环,用简练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 诗歌原文
- 人生在世有何事,日用但教心坦平。 行端通过提问的方式开篇,直接向读者提出关于人生的问题,并引出下文的解答:“纵是金珠充屋栋,到头难免北邙行。”这里,“金珠”象征着世间的财富与地位,而“北邙行”暗示了无论物质如何丰富,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 天上日没月又出,山中叶落花还开。 诗人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例,说明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万物的更迭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 黄泉只见有人去,不见一人曾得还。 这一部分进一步深化了前文关于生死轮回的主题,指出即使在死后的世界,也无法找到曾经存在过的生命痕迹,强调了生命结束后的彻底消失。
- 诗歌鉴赏
- 哲学意蕴深厚:行端的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和对生死轮回的描绘,传达了一个核心观点:无论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或地位,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的思想。
- 艺术手法精湛:行端的用词精炼,句式简洁却含义深远。通过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哲思。
- 背景信息
- 生平经历:行端(1254—1341)是一位元代的僧人,俗家姓何,出生于临海。他自幼在馀杭化城院出家,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佛学家,被尊称为“寒拾里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佛教的教义和禅宗的思想,同时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 文学成就:行端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拟寒山子诗二首》,他还创作了大量其他诗作,其中不少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显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拟寒山子诗二首》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作者深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哲学思想的读者来说,此诗无疑值得深入研读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