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道中即事

南过新城道,田畴迥不同。
长沟如浙右,下壤似淮东。
塘泺依依住,桥梁处处通。
道傍遗老说,此可治农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雄州道中即事》是宋代诗人宋褧所作。这首诗通过对雄州道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农民劳动生活的同情。

诗中的“南过新城道,田畴迥不同”两句,通过对比描述了从南方新城道经过时看到的不同田畴。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长沟如浙右,下壤似淮东》则具体指出了雄州道中河流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地理位置的理解。而“塘泺依依住,桥梁处处通”则形象地描绘了道路两旁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中的“道傍遗老说,此可治农功”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通过询问路旁的老人们,得知这里可以用于农业耕作,从而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及对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

诗作整体上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这与当时元代社会的整体氛围相呼应。在那个时代,元大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而这首诗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宋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线索。宋褧(1294—1346),字显夫,号南郭子,元大都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还曾担任秘书监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其一生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他的这种坚持和勇气,使得《雄州道中即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文学研究的价值。

《雄州道中即事》作为一首反映元代乡村生活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诗人宋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提醒人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应更多地关注并珍惜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