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同可之肇庆照磨

遐方殊不恶,幕府独贤劳。
客路离乡近,官资过岭高。
溪清石可砚,飓息海无涛。
此去腾芳誉,公车荐剡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萧同可之肇庆照磨》是元代诗人宋褧的诗作。下面将从创作背景、文学特色、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宋褧,字显夫,元大都(今北京)人,是宋本弟。宋本是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曾任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任监察御史等职,以敢言著称。宋褧曾累拜翰林待制、国子司业等职,以修三史闻名,最终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的身份去世,谥文清。
  • 创作缘由:宋褧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因直言进谏受到赏识。《送萧同可之肇庆照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任内对友人萧同可即将前往肇庆任职而作的送别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 作品形式:该诗为五言律诗,是宋褧诗歌中的一种常见体式。五言律诗是一种格律严谨、平仄押韵要求严格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宋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1. 文学特色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描绘萧同可赴任肇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对其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远行之人的期望与牵挂,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 意象运用:诗中的“溪清石可砚,飓息海无涛”两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友人新职位顺利以及其事业有成的期许。
  • 艺术手法:诗中的排比句式“遐方殊不恶,幕府独贤劳。客路离乡近,官资过岭高。”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整首诗更加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人评价:《送萧同可之肇庆照磨》不仅展示了宋褧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诗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 流传影响:这首诗被后人传颂,成为元代文人交流的一部分,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送萧同可之肇庆照磨》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生活,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