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华旧说随车降,天意曾因决狱回。
铁甲将军今祷雨,玉壶方士解呼雷。
樊城麦穗千家熟,岘首秧苗几处栽。
感应玄机有如此,辕门新政亦佳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雨华旧说随车降,天意曾因决狱回。
铁甲将军今祷雨,玉壶方士解呼雷。
樊城麦穗千家熟,岘首秧苗几处栽。
感应玄机有如此,辕门新政亦佳哉。
《襄阳杨万户命道士祷雨有应》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杨万在襄阳祈雨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襄阳杨万户命道士祷雨有应
宋·苏轼
襄阳太守杨公亮,治行天下闻。
去官来此过,民犹以为喜。
我亦欲为政,无如才不足,
乃作道人祷雨诗,聊以自宽耳。
天意岂料人,
使君不自忧。
信如巫觋语,
明日必滂流。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失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圣哲那样治理国家,实现太平盛世。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奈和沮丧。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繁荣和安宁。
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他认为天意是无法预测的,而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因此,他相信如果让道士祈祷下雨,雨水一定会来临。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