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安伯宁由大名治中赴上沔阳知府

一违鹓鹭行中去,两度江河补外行。
吏校远迎茅步市,旌麾先过汉阳城。
民间鱼稻富生理,幕下宾僚多宦情。
我亦二毛思五马,临风常为使君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安伯宁由大名治中赴上沔阳知府》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伯宁的深厚情感,还展现了元代官场的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送安伯宁由大名治中赴上沔阳知府》的作者是元大都人,字显夫的宋褧。宋本为宋褧的弟弟,泰定元年进士,后历经监察御史、翰林待制等职,最终以国子司业身份与修宋辽金三史。宋褧因其敢于直言的性格而著称于世,其作品也深受后世推崇。

  2.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一违鹓鹭行中去,两度江河补外行。吏校远迎茅步市,旌麾先过汉阳城。”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安伯宁即将踏上的征途,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望和祝福。

  3. 诗歌赏析:诗中“一违鹓鹭行中去”指的是安伯宁将离开京城的仕官行列,而“两度江河补外行”则可能意味着他即将前往边疆,或在外地担任重要职务。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描述了安伯宁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福。

  4. 文化意义:在元代,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的变化,文人往往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宋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研究元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宋褧的《送安伯宁由大名治中赴上沔阳知府》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