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宣楼登眺

国家全盛似金瓯,江汉澄清控上游。
帝子几时临北渚,庾公何处倚南楼。
云来巫峡祠空在,霜落荆门树自稠。
持节重来纾四望,孤怀别有凭阑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宣楼登眺”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以下将详细介绍此诗:

  1. 作者背景:宋褧,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他泰定元年进士,历任秘书监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待制等职,最终以国子司业身份过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燕石集》中的作品,其中《仲宣楼登眺》便是其中的佳作。
  2. 诗歌原文:国家全盛似金瓯,江汉澄清控上游。帝子几时临北渚,庾公何处倚南楼。云来巫峡祠空在,霜落荆门树自稠。持节重来纾四望,孤怀别有凭阑愁。
  3. 诗歌鉴赏:宋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其对国家兴盛和个人孤独感的双重感慨。诗中的“国家全盛似金瓯”描绘了国家强大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江汉澄清控上游”则暗示着这种繁荣可能伴随着某种危机或隐患。诗中的“帝子几时临北渚,庾公何处倚南楼”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忧虑。而“云来巫峡祠空在,霜落荆门树自稠”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自然景物的变迁带来的感慨。最后的“持节重来纾四望,孤怀别有凭阑愁”则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仍无法完全释怀自己的孤独与忧虑,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4. 文化内涵:从文化角度来看,宋褧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回顾,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的一种反映。在宋代,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统一与繁荣,但随着元朝的兴起,这种繁荣似乎面临着新的挑战。宋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种变化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5.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宋褧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水平。首先,他在用词上非常讲究,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搭配,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其次,他在诗歌结构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通过对诗句的巧妙安排,使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最后,他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宋褧的《仲宣楼登眺》不仅是一首描写国家繁荣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欣赏到宋褧卓越的文学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