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王丧心醉其上,老叟避世居渭滨。
出猎初非取兽意,垂钩岂是求鱼人。
千年茅土有终始,一时际遇无比伦。
韩彭乌合成俎醢,三顾犹堪继后尘。
太公遇文王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公遇文王图》是元代诗人宋褧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宋褧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隐喻,通过对“狂王”与“老叟”、“出猎”与“垂钩”的描绘,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个人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歌开头通过“狂王丧心醉其上”和“老叟避世居渭滨”两句,构建了一幅历史场景。这里的狂王代表着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而老叟则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平和与超脱。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反思。
紧接着,诗句“出猎初非取兽意,垂钩岂是求鱼人”进一步展开,通过出猎和垂钓两种不同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不同选择。出猎可能是出于猎杀野兽以满足生存需要的目的,而垂钓则是出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生活理念。
“千年茅土有终始,一时际遇无比伦”这两句诗,则是对个人命运和时代环境的深刻感慨。诗人用“千年茅土”象征历史的沉淀,而“一时际遇”则指个人的遭遇和机遇。这种表述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遭遇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韩彭乌合成俎醢,三顾犹堪继后尘”这两句则将视野转向了历史人物,通过对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韩、彭、乌等的命运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英雄悲剧的感慨和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同时,这也隐含了对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的一种致敬和鼓励。
《太公遇文王图》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诗人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地理解宋褧的思想情感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