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署萧然一事无,漫陪銮驭到行都。
白痴祇对鳌峰石,清供唯观海月图。
野疃有情开紫菊,禁园无数列黄榆。
轮蹄迫塞通衢隘,明日扬鞭出坦途。
喜归大都玉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归大都玉署》是一首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诗。
宋褧,字显仲,号玉田,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诗作多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范,体现了宋褧扎实的诗歌功底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尊重与继承。
宋褧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不仅描绘了玉署的萧瑟景象以及作者陪侍銮驾的情景,还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使整个作品显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例如,“玉署萧然一事无”一句,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官员闲散无事的生活状态;“漫陪銮驭到行都”,则透露出作者对皇帝的敬畏之情及身不由己的无奈。
宋褧在诗歌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比如,“白痴祇对鳌峯石”,这里的“白痴”并非字面意思上的无知或笨拙,而是暗喻那些无能的臣子,通过石头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朝政腐化的批评和不满。“清供唯观海月图”,则用“海月图”象征着宁静美好的时光,反衬出现实生活的枯燥与乏味。
《喜归大都玉署》不仅是宋褧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