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

河朔多奇士,栾城有令孙。
策名游宦海,衍庆出儒门。
两府推曹掾,群公听讨论。
天池鹏远击,云路鹤高鶱。
腾达初云迈,驰驱岂惮烦。
河汾一白简,江浙两华轩。
吏牍机权密,官联体统尊。
流亡藉安集,诖误得平反。
材器楩楠耸,胸襟云梦吞。
北藩曾入幕,南国复攀辕。
夙望存台阁,声能著塞垣。
芸编严子训,芝检答亲恩。
显达逢昭代,荒凉忆故园。
修程车骋辙,厚福水流源。
政抚青霄立,俄瞻素旆翻。
佳城俨新市,搔首赋招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位在河朔地区出类拔萃的士人,他出生于栾城,家族中有令名和杰出的后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杰出人物的赞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于科举出身的人才的重视以及官场中的选拔机制。

以下是对《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宋褧,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代著名诗人。

  2. 诗歌原文

  • 河朔多奇士,栾城有令孙。
  • 策名游宦海,衍庆出儒门。
  • 两府推曹掾,群公听讨论。
  • 天池鹏远击,云路鹤高鶱。
  • 腾达初云迈,驰驱岂惮烦。
  1. 诗歌赏析
  • 《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的风采及其在官场上的活跃形象。诗中“栾城”和“令孙”等词汇,不仅指地名,也暗示了家族背景和才华。
  • 诗中还提到了主人公在官场上的活跃表现,如“两府推曹掾,群公听讨论”,展现了其政治才能和社会影响力。
  1. 历史影响
  • 《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尤其是对于科举出身人士的重视。
  • 宋褧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1. 文学价值
  • 《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素材。

通过对《挽岭北省郎中苏子宁》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元代的文化特征和当时的社会情况。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宋褧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元代社会与文化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