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月不曾晴,蘼芜洲边春水生。黄陵女儿年纪小,学唱竹枝三四声。
竹枝歌三首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枝歌三首 其三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宋褧,字显廓,号铁笛道人,是一位元代的文人墨客。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并不多见,只知道他生活在元朝时期,且有着浓厚的文学创作爱好。他的作品多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诗歌原文
东山日赤云气昏,河姑劝我莫出门。
持筐采得桑叶满,直到阻雨溪南村。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诗中的“东山日赤云气昏”和“持筐采得桑叶满”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劳作的和谐美。此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朴实而不失文雅,充分体现了宋褧的诗歌特色。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河姑劝我莫出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大自然中得到的精神慰藉。
-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融合,但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宋褧作为元代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褧虽不是最知名或最杰出的诗人,但他的作品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宋褧及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竹枝歌三首 其三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不仅是宋褧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元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