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杏蜡辞》是元代诗人宋褧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瑰丽的霞光比作轻盈的丝巾,象征着春天的热闹与娇媚,如红雨般洒落。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霞绡簇春笑红雨,曲江芳情恼游子。
郎君焰光高二丈,烧杀杏花三十里。
觞酣小驻庞姨家,莺歌溜玉铿红牙。
华裾飘麝鬓毫绿,上马行陪择婿车。
诗歌赏析:《杏蜡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春天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中的“霞绡簇春笑红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里绚烂多彩的景象,如同绚丽的霞光包裹着春天一样。“曲江芳情恼游子”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让人陶醉,尤其是那些因春光而心情愉悦的游子们。
作者介绍: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父,一字玉叔,别号圭塘,晚号迷外道人,浙江嘉兴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宋褧的生平事迹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褧的《杏蜡辞》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更因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元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