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苦雨

东君费尽春功绩,万紫千红竞容色。岂知晴光变霪雨,故为芳程入衔勒。
柳腰孱颜珠翠重,棠腮泪落胭脂湿。纷纷桃李委泥滓,翳翳云霾裹山脊。
屋茅蒸菌灶产蛙,涛声入户风掀席。繁华九十暗中老,园林陡觉秋萧瑟。
秋千高阁粉墙西,门锁深宫土花碧。穿钱甃径世无有,辗地香轮已何适。
云间踆乌如可赎,一掷千金讵容啬。长须沽酒出门去,陌上泥深几没屐。
倚阑对花重太息,花为春开春不惜。应知造物等儿戏,天怒花妖丧民德。
薄命佳人亦如此,伤春背立阑干泣。君不见玉环花妖祸唐室,西施花妖沼吴国。
江湖□困只忧民,不忧花死忧无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时苦雨》是一首由元代诗人何景福所作,用以表达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何景福,元代诗人。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苦难,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作品原文:诗的第一段通过“东君费尽春功绩”表达了春天的辛勤付出,而“万紫千红竞容色”则描绘了春日里花朵竞相开放的壮丽景象。然而,“岂知晴光变霪雨”,暗示了突如其来的变化,即原本晴朗的天气突然转为连绵的阴雨,影响了花儿的正常生长。接下来的句子“故为芳程入衔勒”,形象地描述了雨水给花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花朵无法如期盛开。
  3. 艺术特色:何景福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他也巧妙地利用了对比手法,将雨水之前的明媚与之后的景象相对比,突出了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历史评价:《花时苦雨》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作品。
  5. 文化价值:该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花时苦雨》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和表现手法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