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别鲁道源

三年奔走荒山道。喜说苕溪好。苕溪秋水漫悠悠。载将离恨上杭州。
干戈未已身如寄。安乐知何处。青溪溪上钓鱼矶。纵使无鱼,还有蟹螯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别鲁道源》,元代词人何景福所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后人所称颂不已。

《虞美人》是宋代词坛上极为重要的一种词牌名,而《别鲁道源》则是其中一首颇具特色的词作。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在战乱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生活向往的心情。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从词的结构来看,“三年奔走荒山道”一句描绘出了词人长期在外奔波的艰辛生活,展现了他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与牵挂。此句不仅揭示了词人的生活环境,更深入地表达了他的心境——渴望归家、渴望平静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使得词作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词中的“苕溪秋水漫悠悠”,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苕溪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同时寄托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情回忆。苕溪的美丽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词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景象。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正是词人内心深处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期盼。

词人通过对干戈未已、身如寄等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及无奈的现实处境。这种矛盾的心理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哲理性。通过这种方式,词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哀愁,更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共鸣。

词中的“青溪溪上钓鱼矶”等描绘,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画面中。这里的钓鱼矶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词人心灵的寄托,代表着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宽广和深邃。

《虞美人·别鲁道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通过对该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在战乱之后依然怀揣对故乡的思念、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