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道院

道院孤高古翠微,满间山气静霏霏。
晓随白鹤迎风出,春共苍龙作雨归。
浮世纷华空在目,闲情舒卷自忘机。
无端却上蓬莱住,五色成章向日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浮云道院》是元代张翥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浮云道院》的作者是元代的文学家张翥。张翥,字楚奇,他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多以六经为主,强调义理为本,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
  2. 诗歌原文:《浮云道院》中描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全诗的内容:百年身世与云俱,日看纷纷变态殊。江雨欲来龙气黑,天风忽散鹤声孤。行藏与道同舒卷,富贵何心较有无。此意高人还尽解,数椽营在楚山隅。
  3. 诗歌主题:《浮云道院》的主题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反映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百年身世”、“日看纷纷变态殊”、“江雨欲来”、“天风忽散”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认识,以及对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生活态度的追求。
  4. 艺术特色:张翥在这首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他善于通过描绘自然的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悟,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5. 文化背景:《浮云道院》的创作背景是在元代社会动荡、思想多元的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开始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文化独立,张翥的这首诗正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和应用。

《浮云道院》不仅是张翥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