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守春旱祷雨

恒阳徵僣忒,云汉闵时劳。
大野黄尘动,中街白日高。
穷黎忧恻恻,良牧思忉忉。
礼秩祠群望,官联领众曹。
雩坛登祝史,俎实载牲牢。
肸蚃通幽閟,精诚绝慢慆。
王春方介祉,神化岂屯膏。
灵雨随车骑,阴风卷旆旄。
麦禾朝娓娓,松桧夜骚骚。
甘泽经三日,浑流失九皋。
涓涓通陇亩,衮衮向波涛。
陋巷荒蛙黾,衡门拥艾蒿。
杂花红似锦,细草绿于袍。
已识天无妄,宁论地不毛。
秋成看栗栗,民食免嗷嗷。
帝德回衷眷,舆情解郁陶。
巫歌迎赛肉,社鼓送香醪。
岂弟皇恩畅,循良盛世遭。
书年应纪异,作颂更兴褒。
亦有垂纶客,临流为洒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彭城守春旱祷雨》是元代诗人吴当的一首作品,其原文表达了对干旱时世的担忧以及对神灵的祈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彭城守春旱祷雨》的内容、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1. 内容概述
  • 诗篇主旨:《彭城守春旱祷雨》主要描绘了恒阳地区由于连年不雨而造成的严重旱情,以及当地官员和百姓对此现象的忧虑与祈祷。
  • 诗句特点: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和比喻,如“大野黄尘动,中街白日高”,生动地刻画出旱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1. 历史背景
  • 时代概述:吴当生活的元朝时期,政治局势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迫切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援助。
  • 社会状况:在这一时期,元政府为了稳定政局和安抚民心,频繁举行各种祈雨仪式,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以及人们对丰收的期望。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元朝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宗教影响:在古代中国,农业是社会的基础,而天灾人祸常常导致粮食短缺。因此,祈雨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习俗,更是民众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祈福的表现。

《彭城守春旱祷雨》不仅是吴当文学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自然灾害描写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还能深入理解作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