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隐居

凤凰千仞冈,中有隐者庐。
流水绕屋下,青山当座隅。
邻曲不在多,聊可共耕锄。
种菊秋露重,斸花春雨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冈隐居》是元代著名诗人吴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原文:《凤冈隐居·其二》的原文如下:
    凤凰千仞冈,中有隐者庐。
    流水绕屋下,青山当座隅。
    邻曲不在多,聊可共耕锄。
    种菊秋露重,斸花春雨余。
  2. 译文注释:《凤冈隐居·其二》是一首描绘隐者生活的诗作。其中“凤凰千仞冈”形容山的高大,“中有隐者庐”指的是隐士居住的地方。“流水绕屋下,青山当座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宁静。“邻曲不在多,聊可共耕锄”表达了作者与隐者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共同劳作。“种菊秋露重,斸花春雨余”则展现了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3. 作品赏析:吴当的《凤冈隐居》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画面。诗中的“凤凰千仞冈”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而“中有隐者庐”则揭示了隐者的住所,两者结合,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此外,诗中对四季更替中菊花和梅花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不仅展示了隐者的耐心和细心,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尊重。
  4. 评析:在吴当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追求,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重视和支持。在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往往被鼓励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隐逸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吴当的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功,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5. 写作背景:吴当的《凤冈隐居》创作于元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士大夫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当的这首诗可能更多地寄托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如战争、政治腐败等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创作的。

吴当的《凤冈隐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领人们走进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隐逸文化的魅力,理解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