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仙山楼观

叠嶂云仍起,崇山境转幽。
溪云千顷雪,松籁一林秋。
长啸临朱阁,清游卧石楼。
桥回泉溜远,消尽古今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郭忠恕仙山楼观》是元代诗人吴镇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文学价值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吴镇:元代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性高介,不求仕进,隐居于武塘,自称梅花庵主。擅长词翰,善画山水竹石,其诗多题于所居之处,有“三绝”之称,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末四大画家。
  1. 诗歌原文
  • 叠嶂云仍起,崇山境转幽。溪云千顷雪,松籁一林秋。长啸临朱阁,清游卧石楼。桥回泉溜远,消尽古今愁。
  1. 艺术特点
  • 意境高远:诗中通过对仙山楼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艺术追求。
  • 自然和谐:诗中的“叠嶂”、“崇山”,以及“溪云”、“松籁”等意象,都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
  • 情感深邃:诗中的“长啸”、“清游”、“桥回”等动作描写,以及对“古今愁”的抒发,都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深沉与复杂,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1. 文化背景与影响
  • 文化融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到的艺术风格,也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艺术鉴赏:诗中的山水画卷、诗词结合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通过欣赏这首诗及其插图,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文学传统。

《郭忠恕仙山楼观》不仅因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受到赞誉,更因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而被后人传诵。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扇通向古代文人心灵的窗户,让人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对于爱好文学、艺术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这首诗及其插图,无疑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