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六法重长康,染得新图更郁苍。
万顷远横秋镜阔,千重林立彩云长。
村村鸡犬鸣晴昼,两两樵渔话夕阳。
无限风烟谁得似?
欲将此处付行藏。
顾恺之秋江晴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顾恺之秋江晴嶂图》是元代诗人黄公望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黄公望的绘画技艺,还深刻描绘了秋江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镇,元朝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庵主。工词翰,善画山水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元末四大画家。他的诗歌和画作在当时都享有盛誉,被后人传颂。
诗作原文:《顾恺之秋江晴嶂图》原文如下:“从来六法重长康,染得新图更郁苍。万顷远横秋镜阔,千重林立彩云长。村村鸡犬鸣晴昼,两两樵渔话夕阳。无限风烟谁得似?欲将此处付行藏。”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江景的诗,通过对秋江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句解读:诗中“从来六法重长康”,指的是自古以来,绘画的技法都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顾恺之的才华。顾恺之被誉为“画圣”,他的画作以线条流畅、色彩丰富而著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顾恺之的敬仰之情。
诗中描绘的秋江景色:诗中“万顷远横秋镜阔”,“千重林立彩云长”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江面宽阔,两岸树林茂密的景象。诗人以“彩云长”形容树木的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诗人情感的体现: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怜余瞻对久,疑入白云乡”,“无限风烟谁得似?”等句子,表达了他对这种美景的陶醉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人生态度。
《顾恺之秋江晴嶂图》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歌。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真谛的探索。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