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太傅右丞相出师平寇

诏书飞下紫微天,太傅仍兼将相权。
入总夔龙陪帝舜,出为叔虎佐周宣。
西北旌旗腾杀气,东南海岳静烽烟。
功高带砺归朝日,圣主垂衣亿万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闻太傅右丞相出师平寇》是元代诗人吴景奎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首句“诏书飞下紫微天”,描绘了皇帝的诏书直接传达到紫微宫的庄严场景,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和国家的权威。接着,“太傅仍兼将相权”表达了太傅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职责,突显了其作为国家重臣的重要性。诗中的“入总夔龙陪帝舜,出为叔虎佐周宣”进一步描绘了太傅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有辅助帝王的崇高形象,又带有辅佐先祖的意味。

“西北旌旗腾杀气,东南海岳静烽烟”这两句,则通过生动的军事画面,展示了国家统一战争的宏大场面。西北战场上旗帜飞扬,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壮烈;东南海域则风平浪静,象征国内和平与稳定。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也体现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艰难与伟大。

最后两句“功高带砺归朝日,圣主垂衣亿万年”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君王治国理念的推崇。这里“带砺”意味着历经磨练,“垂衣”则是指君主不需亲力亲为,而是有贤臣来治理国家。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政治风貌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历史场景。

《喜闻太傅右丞相出师平寇》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国家大事的诗作,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权力斗争及对外战争等多重主题。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