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雪

春近柳依依。天台客未归。任东阳、减却腰围。手撚梅花吟未了,惊眼底、雪花飞。
相对两忘机。青山陡觉非。想鹅池、夜令难违。谁道子猷豪富甚,银箬笠、玉蓑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多令·雪》是清代词人曹雪芹的一首作品,该词被选录于《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以柳絮比喻寄人篱下的黛玉,表达了她的悲苦和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曹雪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他的文学创作深受其家族背景的影响。
  • 作为清朝的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他的作品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性思考。
  1. 文学形式
  • 《唐多令·雪》属于词牌名“唐多令”,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等,是一种古典词的形式。
  • 此词采用双调六十字的结构,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1. 主题内容
  • 词中以飘泊的柳絮自比,隐喻了林黛玉的孤独和无助。
  • 通过对比柳絮随风而动的自然景象与黛玉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深刻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艺术特色
  • 《唐多令·雪》在词风上追求简洁明快,语言质朴却情感丰富。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文化意义
  • 作为《红楼梦》的一部分,《唐多令·雪》不仅展示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风貌和文化特征。
  • 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多令·雪》作为一首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曹雪芹文学造诣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