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长洲花乱开,酒酣移客一登台。
绕城山色临吴会,满地溪声走越来。
北阙天高星使下,西陵日落钓船回。
独怜泰伯荒祠在,烟雨金铺长绿苔。
登苏台怀古
介绍
《登苏台怀古》是元末明初张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他出生于江西九江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元末避乱期间,迁居湖州,并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张羽在元末战乱中曾一度隐居,但在明朝建立后,他应召进京,最终因为政治原因自尽于岭南,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以七言律诗最为人称道。
诗句原文与赏析:《登苏台怀古》全诗如下:
三月长洲花乱开,酒酣移客一登台。
绕城山色临吴会,满地溪声走越来。
北阙天高星使下,西陵日落钓船回。
独怜泰伯荒祠在,烟雨金铺长绿苔。
这首诗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在登上姑苏台时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概。首句“三月长洲花乱开”描绘了春天里长洲岛上繁花似锦的景象。紧接着,“酒酣移客一登台”展现了诗人在饮酒畅快之际,邀请友人一同登台赏景的情景。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山水景色和时间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诗的最后两句“独怜泰伯荒祠在,烟雨金铺长绿苔”,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泰伯的缅怀之情。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元末至明初的动荡时期,诗人张羽身处乱世之中,通过对姑苏台的登临,寄托了他的历史感慨和对过去英雄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思考,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种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力使得《登苏台怀古》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登苏台怀古》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了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还能深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