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雨中杂兴

霜降海门天气肃,无边落木总缤纷。
鸥眠夜渡芙蓉雨,雁落秋田䆉稏云。
未有诗篇酬令节,只将茗碗对炉薰。
月中桂子飘人世,时有天香隔幔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雨中杂兴》是元朝吕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海门的霜降景象和雨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感慨。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九日雨中杂兴》的创作背景是元朝时期的秋天,此时吕诚身处昆山地区。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却多雨的日子里,吕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创作出这首诗。诗中的“霜降海门天气肃,无边落木总缤纷”,生动地描绘了深秋时节海门地区特有的天气状况和满目萧瑟的自然景象。
  2. 诗歌形式:《九日雨中杂兴》属于七言绝句的形式,共四句成篇。这种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的体裁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精炼,情感也更富于变化。诗中的每一句都紧扣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秋雨中的海门风光,如第一句“霜降海门天气肃”,“肃”字传达出一种肃杀、清冷的气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季节变换;第二句“无边落木总缤纷”,“缤纷”则形容了落叶的景象,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3. 诗歌内容:《九日雨中杂兴》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状态的反映。诗人通过描述海门地区的天气状况和自然环境,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例如:“鸥眠夜渡芙蓉雨”、“雁落秋田䆉稏云”,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透露出诗人对生命循环的哲思。诗中的“未有诗篇酬令节,祗将茗盌对炉薰”反映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独白。最后两句“月中桂子飘人世,时有天香隔幔闻”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淡淡的桂花香气和天香之妙。

《九日雨中杂兴》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它通过对秋季海门地区独特景象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