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海门天气肃,无边落木总缤纷。
鸥眠夜渡芙蓉雨,雁落秋田䆉稏云。
未有诗篇酬令节,只将茗碗对炉薰。
月中桂子飘人世,时有天香隔幔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分析比对,然后作出判断。
(1)
九日雨中杂兴。“杂兴”是诗人随意吟咏的闲情逸趣,没有特定的题目。
(2)
注释: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表示气温下降,开始进入深秋。
海门:地名。今属江苏南通。
肃:冷。
缤纷:繁密的样子,这里指落叶很多,颜色繁杂。
鸥眠夜渡芙蓉雨:鸥鹭在夜晚渡过芙蓉般的细雨。
䆉稏云:指秋天的云朵。
令节:美好的时节,此处指中秋节。
酬令节:即用诗篇来酬答这个美好的节日。
茗碗:茶碗。
对炉薰:对着燃烧的香炉吹火。
桂子:月中的仙人桂树所结的果实,这里用来比喻中秋的月亮。
人世:人间。
天香:天边的香气,泛指桂花的香味。
(3)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所作,当时正是霜降时节,海门天气已由暑气转为寒凉,落木萧萧,万木皆披,一派秋意。作者面对这样的景象,不禁生出许多感慨。首联先点出了时间——九月九日,这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再从空间上描绘了景象:海门之滨,霜降之后,万物萧瑟,一片萧条。颔联则写景抒情,鸥鸟在夜里渡江而过,它们栖息在芙蓉花盛开的江岸;而大雁也飞过秋田,去南方避寒。颈联则是说自己虽然有诗篇来酬谢这个美好的节日,但却没有机会与朋友们一起欢聚,只好独坐品茶,对着香炉吹火。尾联更是写出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天上的明月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人间,使人联想到那挂在月宫里的桂花树的清香。然而诗人却只能遥望这轮明月,感叹人间的清冷寂寞。综观全诗,可以看出诗人身处逆境之中仍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和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个性的精神品质,同时诗人还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境界。全诗以自然景物作为抒发感情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体验。
【答案】
示例: 霜降海门天气肃,无边落木总缤纷。鸥眠夜渡芙蓉雨,雁落秋田䆉稏云。未有诗篇酬令节,只将茗碗对炉薰。月中桂子飘人世,时有天香隔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