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登高去,邹阳尚系囚。
异乡逢九日,深殿送三秋。
雁晚飞无定,螀寒咽不流。
西风吹梦好,湖海一扁舟。
【注释】
登高:指在高处远眺。邹阳:西汉人,因事系狱。
异乡逢:即“异乡见”。
九日:指重阳节。
深殿:指皇宫中。
雁晚:指傍晚时南飞的大雁。
螀(jiān):寒蝉,一种昆虫。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湖海:指江湖之间广阔的水域。
扁舟:小船,这里指泛舟江湖。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作者与友人颍侯在异地相聚,同赏重阳之景,抒怀伤时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重阳节登高望远之景,第三四句写重阳节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写泛舟江湖之愿。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羁旅之愁。
首联“何处登高去,邹阳尚系囚。”起笔便点明重阳节登高的所在和心情。邹阳,西汉辞赋家,被武帝以“诽谤”罪腰斩弃市。这里以邹阳比自己,表明自己虽未获罪,却像他一样被囚禁。一个“尚”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愤懑和不满,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无奈和悲哀。
颔联“异乡逢九日,深殿送三秋。”颈联“雁晚飞无定,螀寒咽不流。”尾联“西风吹梦好,湖海一扁舟。”中间两联是重阳节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象。
“雁晚”两句,描写了重阳节傍晚时分的景色。大雁在傍晚时分向南飞去,但它们的飞行并没有确定的方向;寒蝉在寒冷的天气里发出鸣叫声,但却不能传遍整个湖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雁鸟和寒蝉的飞行和鸣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西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湖海之间泛舟的情景。西风轻拂着诗人的脸庞,使他感到惬意;他想象着自己驾着小舟在湖海之间自由自在地游玩。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西风和湖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望远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异乡逢九日、雁晚飞无定、寒蝉咽不流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