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登高去,邹阳尚系囚。
异乡逢九日,深殿送三秋。
雁晚飞无定,螀寒咽不流。
西风吹梦好,湖海一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何处登高去,邹阳尚系囚。
异乡逢九日,深殿送三秋。
雁晚飞无定,螀寒咽不流。
西风吹梦好,湖海一扁舟。
“九日和颖侯”是明代诗人沈士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节日氛围的独到感悟,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在诗歌中,“何处登高去,邹阳尚系囚”一句描绘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这里的“邹阳尚系囚”,借代了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邹阳,而其被囚禁的象征意味着作者可能正经历着某种困境或压抑。这种境遇使得登高望远成为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也是一种对自由向往的表达。
“异乡逢九日,深殿送三秋”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却依然怀念家乡的情感。这里的“九日”,即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敬老节日,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好时机。通过描写“深殿送三秋”,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在高处,心却飘向远方故乡的复杂情感。
“雁晚飞无定,螀寒咽不流”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大雁的飞行无常和蟋蟀的悲鸣,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这些自然元素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简单纪念,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展现。通过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和历史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