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友不至

长日闲吟步紫苔,流光转眼熟黄梅。
雄风豪雨将春去,浊垢深泥少客来。
老柘叶稀愁茧瘦,草田水漫厌鹃催。
题诗问讯王文学,怀抱何时一笑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期友不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一人在城上对着明月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期盼之情。以下是从多个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通过对古人珍惜时光的态度和自己孤独等待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友情的深切情感。
  1. 艺术手法
  •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红烛清樽”、“出门入门天欲曙”等,这些词语不仅形象生动,还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抒发了等待中的复杂情感。
  1. 历史背景
  • 白居易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他的创作涵盖了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的思考,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底蕴。
  1. 文化影响
  •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长恨歌》、《卖炭翁》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体现了其诗歌的魅力。
  1. 个人生平
  •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文学家。
  • 他的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这些都见证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虽然关于“期友不至”的创作背景并未详细记载,但其作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一部分,无疑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1. 情感共鸣
  •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引发了读者对于友情和时间流逝的共鸣。
  • 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1.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疏远。“期友不至”这首诗提醒人们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同时也让人们反思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联系。
  • 它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那些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情感。

“期友不至”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唐诗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启示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