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子贤西行留别

便从倾盖话诗情,风雨端能落笔惊。
金马谩夸三学士,碧油曾见一书生。
竹溪花圃留连醉,水郭烟村取次行。
自恨年来怀抱恶,与君相别但吞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徐子贤西行留别》:诗情与哲理交融

《和徐子贤西行留别》是金末元初李俊民的作品,创作于金朝末期至元朝初期。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朋友离别时情景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俊民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不仅精通程氏理学,还精于邵雍《皇极》数等学问。在金朝承安五年,李俊民以进士第一的成绩进入仕途,但不久后便弃官教授乡里。随着宣宗南迁,他又隐居于嵩州鸣皋山,后来迁移至西山。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与徐子贤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在别离时的不舍之情。诗中“自恨年来怀抱恶,与君相别但吞声”反映了诗人因年岁增长而感慨自己性格变得多愁善感,与友人分别时只能默默无言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李俊民的这首诗不仅仅是简单的离别赠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例如,“几度敲针无处钓,一朝醒酒不须冰”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认识,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上的波动与思想上的成熟,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单纯的离别哀愁,成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寓言。

《和徐子贤西行留别》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饱含深意、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它让我们得以窥见李俊民作为一个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