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郭显道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医郭显道》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医学奥秘的深刻理解与赞美。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李俊民的生平经历: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人,生于金末元初。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得程氏之学及邵雍《皇极》数。李俊民曾以进士第一的身份入仕,但不久后弃官教授乡里。在蒙古忽必烈潜藩时,被邀请参与祯祥讨论,其一生致力于文学和教育事业。
  • 创作时期:《赠医郭显道》的创作时间难以确定,但据记载,李俊民生活在金末元初,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文人多有隐逸之举。李俊民选择退隐嵩山,远离尘世喧嚣,专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
  1. 诗词内容解读
  • 开篇意境:诗的开头“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描绘了诗人隐居嵩阳时的心境,以及他对自然界万物的洞察和理解。这里的“小隐”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而“种德”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追求。
  • 对郭显道的评价:“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两句则是对郭显道医术的高超和品德的赞扬。狄仁杰和台孝威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他们的形象,来表达对郭显道医道精湛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
  • 哲理意味:“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这两句诗蕴含深厚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生命、死亡和宇宙自然的探讨,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这里的“斩新卦得遁之肥”可能是指一种全新的生命哲学或人生观,诗人通过对生死、阴阳等概念的探讨,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赠医郭显道》的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出对人生、道德、智慧的深层思考。这种通过具体事物引发抽象思考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语言精炼:李俊民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其诗作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在这首诗中,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这种精炼的语言风格也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
  • 情感真挚:尽管诗人身处乱世,但他的作品却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韧。

《赠医郭显道》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李俊民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的体现。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崇高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一种贡献,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资料。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更好地理解李俊民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全面地把握金末元初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