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侯段正卿北行

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
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
漫漫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
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郡侯段正卿北行”是李俊民的一首诗作。李俊民的《送郡侯段正卿北行》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情景的诗作,通过描绘塞外的严寒、飞鸿与星斗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段正卿远行北行的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品原文及其翻译
  • 第一首: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漫漫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闲。
  • 第二首:猎猎霜风堕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马嘶衰草孤烟外,雁没长空落照间。入塞尽穿毡帐过,去乡须待锦衣还。功名大抵黄粱梦,薄有田园便好闲。
  1. 主题内容解析
  • 边塞风情:此诗开篇即描写了边塞的寒冷气候和荒凉景色,如“朔风寒”,“阴山复有山”,展现了边疆特有的自然环境。
  • 离别情绪:“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闲”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段正卿远行者的深情牵挂,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时刻的依依不舍。
  • 壮志未酬:诗中通过“猎猎霜风”、“一鞭行色”等意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壮志未酬之情,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
  1. 艺术特色分析
  • 形象生动:李俊民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如“漫漫积雪无冬夏”中的“白雪”象征着纯洁与坚强。
  • 语言精炼: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幅幅边疆壮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遥远而又辽阔的塞外之地。
  1. 文化背景探讨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思念。
  • 文学价值: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李俊民的《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深情厚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宋代边塞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对于国事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