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春望

半似羞人半忍寒,风和时拂玉栏干。
门前不见归轩迹,强把花枝冷笑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古春望》是元代李俊民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1. 作者介绍
  • 《集古春望》的作者是元代诗人兼学者李俊民。他曾任泽州教授,后因金亡而隐居于嵩山。元朝时期,忽必烈曾召其复出,但李俊民最终未应征,谥号庄靖。
  1. 诗歌原文
    年年风雨,偏今日今年。
    屈指清明近也,杏花还未。
    春光未老空消痩,断送人、远山横翠。
    个中情事,春望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茗斋集》春望,年年风雨,偏今日今年。屈指清明近也,杏花还未。春光未老空消痩,断送人、远山横翠。个中情事。

  2. 诗歌鉴赏

  • 首联:“年年风雨,偏今日今年。”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天气状况,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
  • 颔联和颈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时的复杂心情。
  • 尾联:“个中情事,春望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这两句则总结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背后所蕴含的家国之情。
  1. 历史背景
  • 元末社会: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俊民创作了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个人的哀愁。
  • 文学地位:《集古春望》被认为是李俊民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整首诗采用平实的语言,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出诗人的思考和感慨。
  • 意境营造: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自己的心境,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1. 文化意义:《集古春望》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还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这首诗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历史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读者体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集古春望》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生的联系,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集古春望》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