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戏石

丈夫气慷慨,隐迹在东市。
或逢逐鹿人,乃弃屠狗事。
壮哉鼓刀勇,旁若舞剑地。
遂摧拔山力,自叹时不利。
至今空山石,传是将军戏。
能兴卯金运,颇与黄石类。
不期两都后,复有三国志。
过客对春风,徒洒山阳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樊哙戏石》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俊民,字用章,号鹤鸣道人。他出身于金泽州晋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俊民在金朝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其诗歌作品深受后世赞誉。
  2. 诗歌原文:丈夫气慷慨,隐迹在东市。或逢逐鹿人,乃弃屠狗事。壮哉鼓刀勇,旁若舞剑地。遂摧拔山力,自叹时不利。至今空山石,传是将军戏。能兴卯金运,颇与黄石类。不期两都后,复有三国志。过客对春风,徒洒山阳泪。
  3.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悲壮情绪。诗人通过描述樊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4. 艺术特色:《樊哙戏石》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史诗色彩。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 历史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金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英雄豪杰都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李俊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

《樊哙戏石》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史诗。它不仅展示了李俊民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英雄、命运等问题的深深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