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地赤泽未沾,骄阳为沴烈火炎。就中秦头晋尾旱魃所栖托,十室九室突不黔。
撑肠一饱岂易得,咀嚼草木如荠甜。山川课云职不举,无乃风伯号令严。
民是天民天自恤,何时霹雳起龙潜。
壬申岁旱官为设食以济饥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申岁旱官为设食以济饥民”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文如下:
千里地赤泽未沾,骄阳为沴烈火炎。
就中秦头晋尾旱魃所栖托,十室九室突不黔。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他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独特,多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他的诗作《壬申岁旱官为设食以济饥民》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因旱灾而引发的苦难,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从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观察和艺术表达。通过描绘干旱带来的灾难和对民众生活的直接影响,李俊民展现了一位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他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百姓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统治者应采取相应措施的期望,这在古代文学中是非常少见的。
这首诗也展示了李俊民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他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这种艺术手法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人民苦难的真切关心。
李俊民的《壬申岁旱官为设食以济饥民》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问题。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另一面,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