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地赤泽未沾,骄阳为沴烈火炎。就中秦头晋尾旱魃所栖托,十室九室突不黔。
撑肠一饱岂易得,咀嚼草木如荠甜。山川课云职不举,无乃风伯号令严。
民是天民天自恤,何时霹雳起龙潜。
【注释】
- 壬申岁旱:壬申年(7826)年早灾。
- 千里地赤泽未沾:千里大地,赤地(土地焦裂)未沾,指旱灾严重。
- 骄阳为沴烈火炎:太阳炙烤,气候异常炎热。
- 就中秦头晋尾旱魃所栖托:就在这个干旱地区,有旱灾神(旱魃)盘踞的地方。
- 十室九室突不黔:十户人家九户无水可饮,形容旱情之烈。
- 撑肠一饱岂易得:形容食物匮乏,难以填饱肚子。
- 咀嚼草木如荠甜:形容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有吃野菜才能勉强维持生命。
- 山川课云职不举:山川之神负责管理雨水,现在却没有降雨。
- 无乃风伯号令严:或许风神的号令过于严厉,导致干旱更加严重。
- 民是天民天自恤:百姓是天地生灵,自然应该受到照顾。
- 何时霹雳起龙潜:什么时候才能有雷雨降临,使龙潜藏于地下?
【译文】
壬申年早灾严重,千里大地上赤地一片没有生机。太阳炙烤着大地,气候异常炎热,干旱肆虐。在这干旱地区,有旱灾神(旱魃)盘踞,十户人家九户无水可饮,形容旱情之烈。食物匮乏,难以填饱肚子。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只有吃野菜才能勉强维持生命。山川之神负责管理雨水,现在却没有降雨。或许风神的号令过于严厉,导致干旱更加严重。百姓是天地生灵,自然应该受到照顾。什么时候才能有雷雨降临,使龙潜藏于地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干旱肆虐的凄凉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旱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苦难。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和比喻手法,将干旱之烈、食物之缺、生命之艰等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大自然无情的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描写,也有对人民生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