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

烟消天末夜膧胧,溶漾银河望欲空。
长忆山中共明月,独怜都下见秋风。
羽林警卫纷如织,龙虎公屯势更雄。
远客不眠愁欲绝,起看鳷鹊露光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思念之情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裕(约公元1240年-公元1315年),字公寿,一字仁卿,号东园,元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已知其作品有《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李裕在元朝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关于他的详细生平资料不多,但其诗作仍被后人传颂。

  2. 诗歌原文:烟消天末夜膧胧,溶漾银河望欲空。长忆山中共明月,独怜都下见秋风。

  3. 诗意解析

  • 烟消天末夜膧胧:描述了夜晚时分,天空中的烟雾渐渐消散,月亮逐渐清晰可见的景象。
  • 溶漾银河望欲空:描绘了银河如同液态一样流动,让人感觉似乎要消失在视野之中。
  • 长忆山中共明月: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同赏月时刻的回忆和怀念。
  • 独怜都下见秋风:虽然诗人在山上与友人共度良宵,却只能独自在都市中感受到秋风,体现了深深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意的诗歌,也反映了元代社会背景下的文人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