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祭酒虞伯生先生壁间韵

八月一日滦河滨,西风白草长如人。
城乌未栖角未起,落日砧杵连比邻。
砧声砧声一何急,露寒孀妇抱衣泣。
行人独向明月中,望断星河夜深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祭酒虞伯生先生壁间韵》是一首元代诗人李裕创作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李裕,字公饶,元朝婺州东阳人。他是文宗至顺元年进士,少时受许谦影响,曾撰写《至治圣德颂》。后被英宗召见,命其宿卫禁中,又因文治成就在文宗时期被授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事等职。最终于改道州路总管府推官之职去世。
  1. 诗歌原文
    八月一日滦河滨,西风白草长如人。城乌未栖角未起,落日砧杵连比邻。砧声砧声一何急,露寒孀妇抱衣泣。行人独向明月中,望断星河夜深立。

  2. 诗歌鉴赏

  • 诗篇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图景。首句“八月一日滦河滨”,为读者勾勒出时间背景和地理位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 “西风白草长如人”中的“如人”用得极妙,既形容了西风的猛烈,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紧接着,“城乌未栖角未起”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静谧而又稍纵即逝的美。
  • 接下来的“落日砧杵连比邻”,则是将夕阳下劳作的场景与远处相连,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砧声砧声一何急”则通过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劳动节奏的紧迫与劳苦生活的艰辛。
  • 最后两句“露寒孀妇抱衣泣”和“行人独向明月中,望断星河夜深立”,更是将主人公的情感推向高潮。这不仅是对其自身境遇的写照,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

李裕的《次祭酒虞伯生先生壁间韵》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更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