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巂元日

鸡人唱罢晓沈沈,仙仗遥分翠殿深。
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
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
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越巂元日》是元代诗人李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李京,字景山,号鸠巢,元代河间人。他工诗文,曾累官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并在地方不靖时按行调发,尽心镇抚。他的生平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对国家治理的参与和贡献。
  • 作品创作时间:《越巂元日》的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这是一首在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节日氛围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
  1. 诗词原文
    鸡人唱罢晓沈沈,仙仗遥分翠殿深。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

  2. 诗意解析

  • 晨钟暮鼓:“鸡人唱罢晓沈沈”,描述了鸡人报晓的情景和清晨天色的朦胧,暗指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 仙仗遥分翠殿深:“仙仗”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翠殿深”则描绘了宫廷建筑的华丽与深邃,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 国泰民安愿景:“普天率土皆臣妾”表达了对天下百姓的祝福,希望他们都能安居乐业,顺从统治。
  • 四海一家:“航海梯山总照临”意味着无论人们来自何处,只要来到此地,都受到平等的关怀和照耀。
  • 个人感慨:“今日南荒瞻北阙”反映了诗人站在南方边疆,望着北方朝廷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朝廷的敬仰也有个人的不舍和忧愁。
  • 情感表达:结尾两句“不胜惆怅泪沾襟”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的不满。

通过了解《越巂元日》,不仅能感受到元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