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大理

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
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
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
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日大理》是元代李京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无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李京,字景山,号鸠巢,元代河间人。他的诗文造诣颇深,曾累官至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
  2. 诗歌原文:这首诗全文为:“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捻寒梅一泫然。”。
  3. 主题思想:诗中“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两句,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变迁。通过“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孤高、清苦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命运无可奈何的感慨。诗中的“断梗飞蓬自可怜”更是直接体现了诗人对飘零不定生活状态的哀叹与同情。
  4. 艺术特色:李京在这首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颇为多样,例如“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5. 文化背景:《元日大理》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元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一个缩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可能目睹或经历了许多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这些因素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的鉴赏,也是对那个时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和思考。

《元日大理》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意义也十分丰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